最新句子

退休教授“虚焦模糊”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影展引争议,这些作品的专业水平究竟如何?

  • 浏览:15
  • 来源:最新句子
头像 乙图 连日来,安徽淮北退休教授“虚焦模糊”摄影作品入选全国影展引发争议。作为一个摄影师我不想评判这组照片的好坏,但有关摄影作品和评选的一些常识我们需要了解: 一般解释是影像清晰,曝光准确,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甚至打动人。 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好照片的理解都不同,并且与每个人对摄影作品的认知度、影像的视野、以及摄影阅历有高度关联。对初学摄影的发烧友来说,自己觉得是一张很好的照片,在很多成熟摄影师眼中可能就是一张废片。 2、摄影展选题范围和参赛作品的人数 作为一个影展水平如何,与它本身是否全国影展没有多大关联,而是与参赛的人数和参选摄影师的水平有关联。如果一个影展选题狭窄,参赛人数过少,势必影响参赛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同样参赛摄影师水平过低也不行,当下部分影赛影展作品评选在矮子里面挑高子并不少见。此次影展选题定位大运河,虽然是全国性影展,但选题的范围就决定了参赛人数不会太多。 一个影展影赛获选作品的好坏,评委往往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如果参赛作品如果过少,评委也会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个影赛影展的评选,评委的个人喜好、摄影阅历和经历,还有一些人为因素都会影响作品的评选。当代风格摄影家,纯纪实类的摄影家,风光类的摄影家以及商业艺术类的摄影家对摄影作品的评价体系并不一样,比如让当代风格的摄影家去评选纯纪实类或者风光类作品,他们可能更会偏向当代。因此,一个影赛和影展的组委会在评委构成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评委风格的组成结构。 因此,就一个影赛和影展而言,评选上的未必一定是好作品,落选的未必就没有好作品。我个人认为,好作品需要时间去验证。 就张秉政教授的这组照片而言,笔者看过他过去的照片,中规中矩,虽然在很多人眼中不是什么大师级作品,但影像清晰是没有问题的。这次全国影展送的作品这么虚幻,并且是一连6张,可能是他希望用这种影像表达心中的大运河,但最终呈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却入选大展,因此被网友吐槽。笔者觉得责任在组委会,在评委而不在其本人。毕竟一组作品能否入选影赛影展最终决定权在组委会和评委,你觉得呢? 展开回答 赞同8
Scan me!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相关推荐